兩岸機械業面臨全球及大陸經濟成長趨緩,際遇兩極化,大陸機械今年營收預估年成長10%,臺灣產值及出口卻減退5%,第8度叩關挑戰兆元產業失利。
27日,兩岸機械業者舉辦2015年海峽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建立合作平臺,尋找企業及行業攜手合作的切入點。
臺灣機械工業公會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攜手主辦2015年海峽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,27日在臺中登場。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趁交流會召開會前會時,向來訪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宋曉剛等人提出,客戶要接受採用兩岸生產控制器需要時間接受,希望能將兩岸ECFA早收清單規定2016年1月1日得採用兩岸生產的控制器才能享零關稅優惠,延后5年實施。
柯拔希進一步說,兩岸機械業雖在市場競爭,但因應工業4.0浪潮,可在智慧制造及智慧機械合作,臺灣推動生產力4.0,政府計畫9年投入360億元,發展工業4.0,中國則有中國制造2025。智慧制造的核心就是智慧機械,工業4.0對兩岸機械業是危機也是轉機,以機械結合臺灣IT及電子產業的優勢,有機會迎頭趕上美、日及德國等大國。
宋曉剛指出,中國將汽車納入機械產業,機械工業總產值、增加值及利潤均占中國工業總產值20%,中國機械工業雖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速增長,但2015年中國機械營業收入增幅仍超過10%、利潤增幅15%、全年出口增長8%。兩岸機械產業藉每年1次交流會平臺,結合兩岸機械產業各自優勢,找到企業或行業攜手合作的切入點。
電話(外貿):86-0531-87896380/87896305
電話(內銷):0531-87881740/87896320
傳真: 0531-87871032/87872040
地 址: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工業園東區山水路、長安路路口